当前位置:首页 >> 长岭英才 >> 残疾人为创作痴迷奔波苦 闯海南志不移花开果香甜
    
  双击自动滚屏  
残疾人为创作痴迷奔波苦 闯海南志不移花开果香甜

发表日期:2010年1月21日  出处:《灿烂是人生的颜色》文集  作者:霍长青  本页面已被访问 3629 次


残疾人为创作痴迷奔波苦

闯海南志不移花开果香甜


 

 

 

     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唐世江,3岁时右腿患有麻痹症,从此,他的命运就像右脚一样,没走过一天平坦路。初中毕业在家放羊, 1982年开始痴迷戏剧创作。

  2008104日,由长春电影制片厂、湖南电视台、长春和平大戏院联合打造的30集电视搞笑剧《谁求不着谁》开播。 20092月,100集农村题材电视剧《乐呵屯里的乐呵事》又顺利开机,而这两部电视剧总编剧就是残疾打工者——唐世江。

 

牧羊鞭甩掉忧伤 照相机按来快乐

 

  1963年,唐世江出生在吉林省长岭县海青乡的一个农民家庭。童年是人生最美好,最难忘的时光,可唐世江的童年却是伴着苦涩的泪水度过的。3岁时,他的右腿落下了小儿麻痹后遗症,小小年纪就落下终身残疾。可他并没有自暴自弃,而是发奋学习,从小学到初中,他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。然而,命运好像故意捉弄他,1980年正当他满怀信心准备升入高中时,身体的残疾使他失去了升学的机会,他的美梦被击得粉碎。后来一个亲戚给他找了一份临时工作,到当地龙凤乡信用社放羊,一天一元五角七分。从此,手握牧羊鞭,日出而往,日落而归,一瘸一拐指挥一群“白色大军”的唐世江,开始了在茫茫草原上的“将军”生涯,也奏响了一个残疾人自食其力奋斗不息动人篇章的序曲。

  逝者如斯,寒来暑往,一晃几年过去了。当他看到昔日的同学有的升入了更高的学府,苦读深造,有的身着戎装,步入军营……想到自己将伴着羊群,终日和羊重复几个简单的单词,度过漫长的人生,常常黯然泣下,这泪水又酸又涩。思来想去,一个念头在他心底萌生,向张海迪那样自学成才。残疾人咋地,残疾人也是人。“我要学习写作”,这发自心底积郁已久的想法,一旦爆发,犹如洪水过隙,势不可挡。

  写作,想想容易,真要付诸行动可就难了。一天,偶然看到《白城农民报》有一篇“羊羔抽风怎么治?”的文章,按照文中的方法一试,果然产生奇效。他急忙写了一篇“读报解决大难题”的稿件邮往报社,没过几天,这篇“豆腐块”见报了,别提他有多高兴了。一个瘸羊倌能在报上发表文章,在偏僻乡村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,左邻右舍投来了敬佩的目光。这样,唐世江的写作劲头更足了,常常白天打腹稿,晚上熬通宵,其中的甘苦只有他自己知道。

  牧羊,一辈子也不可能有啥出息,想在文坛上占据一方领地,更是痴人说梦。思来想去,我何不另辟蹊径,学点手艺。家财万贯,不如薄技在身呀,有了技术,不仅能赚钱,兴许还能成个家。1982年,唐世江果断甩掉手中的牧羊鞭,准备搞摄影。

  当时囊中分文没有,他就找了亲戚当保人,赊了一架相机,又东拼西凑做了一个简易的洗相工具,开始走村串户开始照相。

  万事开头难,为了照好相,他以低价招揽顾客。照“瞎”了,他就不厌其烦重照,达到顾客满意为止。就这样,靠信誉和质量两件法宝,走了一百多个村(屯),几乎全县三十多个乡(镇)让他照个遍,所到之处,人们不再用鄙夷的目光看他,而是都愿意找他照几片像或和他攀谈,十分尊敬他。看到初步的成功,唐世江心中漾出了快乐的波纹。

  就这样,靠那股子对命运挑战的精神,凭着一颗憨厚,朴实,善良的心,唐世江感动了上帝,也赢得了姑娘的垂青,临屯端庄、贤惠的姑娘毛井杰与唐世江成了眷属。后来,唐世江才知道,自己的妻子从小患有定期发作的毛病,知道底细的人家没人敢娶,属于嫁不出去的主。可她自从嫁给唐世江以后,她的病就再没犯过,而且给唐世江生了三个健康活泼的子女。真是照相照出了自立,也照来了美好的生活。

  经济宽裕了,生活和美了,唐世江并没有满足,他始终在一步步实施自己的宏伟蓝图。然而,好景不长,1985年,用宋丹丹一句台词叫:“改革春风吹满地”,下海经商成为潮流,唐世江不顾自己腿脚不好,也扑通跳进了商海里。看到卖种子的利润大,就和几个亲朋好友一起做起了种子买卖,由于没有经商经验,不到一年就陪了6万多元,血本无归。从此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,每年的债务光还利息就要1万多元。几个合伙人,看到这个结局,不愿意承担还钱的责任,一走了之。这时,唐世江没有退缩,不顾亲朋好友的反对,把所有的债务都承担了下来。为了生存,唐世江买了一把电烙铁,又开始一瘸一拐地走村串户,焊锅碗瓢盆,外加做点小买卖维持生计。

  1991年,唐世江重操旧业,在长岭县城的一处房租便宜的出租屋开起了照相馆,他对生活又看到希望。在唐世江让外债压得喘气都费劲的时候,他仍笔耕不辍始终坚持写作。他经常拿着自己的剧本无偿地给县剧团排演。开始由于写的东西粗糙,没有深度,专业团体自然看不上他写的剧本,反而惹来了许多异样的目光,冷嘲热讽也随之而来,有人甚至还怀疑他有精神病。可唐世江不服输,仍然坚持写,为了写好二人转剧本,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,有机会就向民间艺人讨教,还不厌其烦地去找专业作家和作者指点自己。

  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。1993年,吉林省著名剧作家、长岭县戏剧创作室主任郑守志,被唐世江的勤奋和执着感动了,诚恳地为唐世江指导,这为唐世江的剧本创作步入正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  199410月,唐世江生活无忧,创作有了新的进展,他又有了当时可谓是思想比较前卫的想法:在县城成立第一家二人转剧场,票价很便宜,还有茶水和瓜子提供观众,可上天似乎很爱捉弄唐世江,开始,人们的热情很高,包括二人转艺人也很帮忙,在别的地方一副架(一男一女演员)演出劳务费是200元,为唐世江剧场演出只收100元。尽管这样,由于当时县城及农村都不富裕,文化生活也很贫乏,每天来看二人转演出的人寥寥无几。支撑了三个多月,债台高筑,剧场只好倒闭,一算账赔了二万多元。这次失败,唐世江没有怎么上火,从中也悟出了许多道理,经济受到损失,可创作上却有了长足进展。

  一次次的打击并没有把这个残疾人击倒,生活的磨砺也更加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和决心,他向人们说,“只要我不死,一定会写出名堂的,当一位名副其实的作家。

 

下海经商多变故 戏如人生不沉沦

 

  牧羊鞭甩去了苦恼,照相机按来了欢乐,买卖失败增加自己的阅历,也磨砺了自己的意志。这些无疑为他搞业余创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。可以说,现在唐世江很多成功的剧本,都是他人生路上某一情节的翻版和再塑造。

  “不经一番寒彻骨,哪有梅花扑鼻香。”一分耕耘,一分收获。凭着唐世江的坚忍不拔和持之以恒的创作,不断有作品发表在报刊上,使他精神上得到慰藉。1986年,唐世江根据亲身经历创作了拉场戏《照相》,发表在吉林省《曲艺家》杂志上;1987年二人转《躲灯》发表在《白城日报》春节演唱材料专刊上;1991年,拉场戏《刘二混嫁女》发表在吉林省《戏剧文学》第3期;,同年,在白城地区计划生育小品辑上,发表了《大年三十》、《临产之前》;1992年在《白城日报》上发表了小品《婚后难》;1993年创作的二人转《凑合夫妻》由长岭剧团排练……这对一个业余作者来说,真可谓硕果累累了。

  唐世江苦心孤诣的作品尽管在长岭县小有名气,可生活逐渐的窘迫是他无法想到的,也是无法面对的。自己家人口多,经济来源少。一个小小县城,几年时间照相馆、影楼、数码快照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了长岭的大街小巷。应了那句一心不能多用的话,唐世江创作有了突飞猛进,在自己的买卖上却放手了,一心写他钟爱的剧本,荒废了经营,到2001年,唐世江的生活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。每天是债主不离门,创作没进展,像馆要倒闭,老婆孩子干着急。

  这年春节刚过,在唐世江表哥的帮助下,买了去海南的车票,没有行囊却背着十多万元的外债,只身来到了海口打工。

  来到风景秀丽的海口,唐世江无暇欣赏南国风光,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,抓紧挣钱寄回家,因为家乡那里有太多“牵挂”他的人。因为唐世江这一走,许多债主都纷纷去他家讨债,无功而返的债主都认为唐世江是个大骗子,很讲究的一个人怎么突然变成逃债的人!

  人生地不熟的唐世江,到海口后又干起了老本行——照相。于是,他凭自己过去在公园照相的经验,在金牛岭公园开始了照相生意。每天,他顾不上风吹雨淋太阳晒,奔忙在公园内外,曾几次被烂仔欺负…… 无数的艰难困苦挡不住唐世江前行的脚步,他白天照相,晚上在狭窄潮湿的出租屋里写作。每个月自己只留几百元生活费,赚到钱就马上寄回家,让妻子按照债主的轻重缓急,逐个偿还。

  2002年元旦,诚实守信的唐世江被吉林一家葡萄酒厂的厂长看中,为该酒厂做起了推销员。从此,他的艰辛打工路出现了转机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

       来海南半年后,唐世江结识了同乡小兄弟战胜,二人虽说年龄差了十几岁,但由于志同道合,遂成莫逆之交。看唐世江为酒厂跑业务不方便,战胜毅然辞掉超市的保安工作,和唐世江做起了推销生意。从此,哥俩靠着“三条半腿”开始了买卖生涯,没到一个月哥俩的足迹就踏遍了海口的大街小巷。

  当时,该酒厂刚刚在海南开拓市场,没做任何广告,酒也不是名牌产品,搞推销谈何容易。而且对于跑业务,唐世江和战胜都是门外汉,一次次被保安挡驾,一回回遭商家冷落;一遭遭被顾客喝斥,可是他们不仅没有气馁,反而喜欢上了这份富于挑战性的工作。他和战胜总结出“三到”推销经——腿到、嘴到、情到。为了谈成一笔业务,哥俩一遍又一遍地登门说服,最多的一家跑了二十几次,有时还帮商家装车卸货,用真诚感化商家,赢得商家的信赖。二人每天一大早就出门,直到晚上十一二点才回来;脚上的血泡一次次起来,又一次次磨破,现在早已变成一层厚厚的老茧子。而且,他们既是业务员,又是搬运工,每天送出去的货都是他俩自己动手搬运。

  艰辛的劳动换来丰硕的果实。目前,唐世江、战胜已为该葡萄酒厂在海口开发了三百家客户,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。20051月份,也是这年的春节前,唐世江用五年辛苦打工赚来的钱还清了所有的外债。         

 

痴迷创作志不移  宝岛结出甘甜果

 

  “对于众多的打工者而言,最大的梦想就是多多挣钱,衣锦还乡。而我和战胜是为创作打工,为艺术打工。我们的梦想是把自己的剧本搬上荧屏。”这是唐世江对熟人经常说的一句话。

  唐世江的雄心是以实际行动作基础的。让许多朋友十分钦佩的是,一位残疾打工仔,在为填饱肚子而奔波的同时,竟又创作了两部电视连续剧和许多相声、小品。非典期间,他们结合自己打工在外的切身经历,创作了一部讴歌海南岛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《都是外来人》,有感于海南文明生态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,唐世江利用业余时间,创作了一部反映农村题材的二十集电视连续剧《糊涂村里的聪明人》。

  唐世江对人生的乐观态度不但表现在写戏上,还表现在演戏上。多年来他为各有关单位创作了二十多个戏。在一次的文艺汇演中,他自编自演个小品《我演我》,从他开头的一段台词中,我们可以初步领略一下唐世江写剧本,唱人生的风采。

  “嘿嘿,别瞧我这瘸子小老样,走路一摇一晃。前些年,愁眉苦脸,把我熬遭够呛,书念的再好,啥也不当,考师范说啥也不让。毕业后,农家活干不上,更没人跟我处对象,要不学点手艺呀,连个寡妇都对付不上。现如今,手艺在身,财源兴旺,你说怪不怪,大姑娘挤的直打仗。前些日子,木头门框换成铁门框,怕挤坏门框没有木匠修不上。要问干啥呀,都登门找我照相!”

  管中窥豹,略见一斑。小品与其他文艺体裁一样,只有源于生活,才能有真情实感并引发观众的共鸣。唐世江勤于思索,对残疾人的升学、就业、恋爱、打工等感悟颇深。2001年,他创作了一个讲述残疾人自强自立的小品《感悟》,得到海南省残联领导的高度评价,决定由他代表省残联,去参加第五届全国残疾人艺术节。对于唐世江来说,这是一次机遇,也是一次挑战,他从没有正式登上这么大的舞台去演出。便让战胜当陪练,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排练,20018月,由他创作并主演的《感悟》获得由中国民政部、文化部和残联等共同举办的全国第五届残疾人艺术节二等奖,并填补了海南省残联在全国文艺赛事中小品类奖项的空白。

  闯海几年的艰辛,换来了丰硕的果实。由于唐世江的出色表现,他先后当选为海口市电影电视艺术促进会副主席,海口市影视艺术团艺术总监,海口市影视家协会副秘书长。

  截至2008年,唐世江创作、发表了三十多个剧目,共60多万字。自从他闯荡社会以来,就没忘了创作,在海口期间,他和战胜合作,创作了5部共120多集的电视剧剧本。这和唐世江推销商品一样,凭着他的执着,多次找买家,由于种种原因,尽管多次碰壁,但他就是不断修改自己作品,不断推销自己的产品。

  功夫不负苦心人,2008年初秋,唐世江的两部电视剧在家乡长春找到了“婆家”。最近几年,“吉林造”农村题材电视剧在全国热播,唐世江作为 “新兵”创作的《谁求不着谁》和许多电视剧有很大的不同。该剧总策划尉红介绍说,该剧在创作上打破了传统轻喜剧的创作模式,集多种表现形式于一体,“具体说就是每集都有与剧情有关的东北民俗舞蹈开场,用小品的形式展现剧情,用传统的精品二人转作为结尾。”《谁求不着谁》不仅融入二人转风格,语言、表演上也追求诙谐幽默。

  “寒霜烈日都经过,次第春风到草庐”。唐世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动情地说:“这么多年所遭遇的磨难,是我创作的源泉、动力和财富,今后我会更加勤奋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,实现我们为艺术而打工的梦想,回报社会。”

  2009年六月初,在第一届海南省残疾人艺术汇演中创作并主演的小品《丈夫的外遇》和《为了幸福》分别获创作表演一等奖和三等奖。

  自古英才多磨难,从来纨绔少伟男。唐世江的人生经历,诠释了一个残疾人自立自强执着达观的灿烂人生,我们在恭贺唐世江收获果实的同时,也愿天下所有残疾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。

 


 

 

Please Share This Page With Friends

 

 

View Guestbook

Comments Welcome

     


 




  双击自动滚屏  
  相关评论:    

 没有相关评论

  发表评论:    

用 户 名:
电子邮件:
评论内容:
(最多评论字数:500)

吉林省长岭县图书馆 | 设为首页 | 加入收藏 | 联系我们 | 进入管理 |

联系地址:长岭县长岭镇岭城西路616号   联系电话:电子邮件:68600947@qq.com   联系人:68600947@qq.com